1.机器人研究所简介
机器人研究所于1987年由张启先院士创建,是一个集教学、科研、开发为一体的研究实体。主要从事现代机构学及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。本研究所现有教授14名,副教授11人,助理教授和讲师4人;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/次,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,教育部新(跨)世纪优秀人才3人,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。在站博士后13人,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共计180余人。本研究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“机械设计及理论”全国重点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;具有“机械设计及理论”与“机械电子工程”两个博士点,设立有“机械工程”博士后流动站。现拥有“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”国家重点实验室(共建)、“飞行器装配机器人装备”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“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技术”重点实验室、“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机器人技术”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。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及“211工程”及“985工程”的重点资助,本研究所在现代机构学、机器人学及服务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。
近年来,机器人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国家“863计划”重大(重点)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、国家973项目、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任务,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,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、各类省部级科技奖18项,获授权发明专利百余项,出版各类著作30余部。
2.学科方向
专业与学科:
本科专业:机器人工程
硕士专业:机械设计及理论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机器人工程
博士专业:机械设计及理论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机器人工程
博士后流动站:机械工程
学科方向:
机器人机构学
人机交互与智能控制
医疗与服务机器人
特种机器人
工业机器人
3.科研环境
尾鳍推进式仿生机器鱼
胸鳍推进式仿生机器鱼
小型模块化骨科机器人系统
脊柱磨削导航及机器人系统
数字化手术床
平台PHANTOM® PREMIUM 3.0/6DOF
床椅一体化系统
FAROP04-6关节便携式三维测量臂 机器人制孔系统
由激光雷达导航的码垛机器人系统
码垛机器人系统
机器人磨削抛光系统
静态/动态扭转刚度、径向弯曲变形、激励信号下的振动模态等综合性能测试平台
六轴焊接机器人
弯矩、扭矩和轴向拉力复合加载系统
3DOF超精密定位系统
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
2DOF全方位摇摆台
球形机器人
车底探测机器人
小型自重构野外移动机器人
极地考察微小型飞行器基于再生能源的极地漫游机器人
4.师资力量
序 号 |
姓 名 |
研究方向 |
职 称 |
职务 |
|
王田苗 |
医疗外科机器人、仿生机器鱼推进机理与嵌入式技术 |
教授/博导 |
|
|
丁希仑 |
机器人机构学、仿生机器人、空间机器人、智能机器人、空间变形组合机构(变胞机构) |
教授/博导 |
88038威尼斯院长 |
|
陈殿生 |
助老助残机器人、仿生机器人、机电智能控制技术 |
教授/博导 |
所长 |
|
王 巍 |
移动机器人技术、工业机器人智能应用技术 |
教授/博导 |
|
|
张玉茹 |
机器触觉、人机交互、手术机器人、虚拟现实手术仿真 |
教授/博导 |
|
|
毕树生 |
柔性机构及超精密定位技术、柔性仿生机器人技术、机器人工程应用 |
教授/博导 |
|
|
刘 荣 |
机器人技术、微机电系统、光电子器件自动对接机器人及微小型反恐爬壁机器人 |
教授/博导 |
|
|
丑武胜 |
机器人技术、机器智能与自主作业技术、人机共融协作技术 |
教授/博导 |
|
|
战 强 |
机构设计、仿真与分析、 基于传感器的机器人精密运动控制、机器人视觉 |
教授/博导 |
|
|
于靖军 |
柔性、并联机器人;新形态机构;创新设计理论及方法 |
教授/博导 |
|
|
王党校 |
机器触觉和人体触觉、人机交互、虚拟现实、医疗机器人 |
教授/博导 |
机器人所书记 |
|
王玉亮 |
微纳米测量和控制、微纳流体力学、视觉传感 |
教授/博导 |
|
|
郭卫东 |
机器人技术、人机交互技术和虚拟样机技术 |
教 授 |
|
|
徐 颖 |
医疗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机器人视觉 |
副教授 |
所长助理 |
|
高志慧 |
机器人技术、新型机构设计与分析、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 |
副教授 |
|
|
张武翔 |
机器人机构学;外骨骼机器人技术;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增材制造工艺 |
教授/博导 |
|
|
王君臣 |
医用机器人、医学图像计算、微创手术导航、以及智能精密术中诊疗一体化技术。研究内容涉及计算机视觉、图像特征提取与追踪、三维重建、医学图像分割与配准、术中增强现实、内窥镜手术机器人、术中成像等。 |
副教授/博导 |
|
|
李大寨 |
机器人控制技术、电机伺服控制、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、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 |
高 工 |
|
|
胡 磊 |
医疗机器人集成与应用、机械机构设计、机电项目技术集成、机械制造、工程项目的系统开发和设计 |
研究员 |
|
|
孙明磊 |
显微视觉、智能临床检验仪器技术、细胞形态学模式识别技术 |
讲 师 |
|
|
刘冠阳 |
智能机器人,人机交互技术 |
副教授/博导 |
|
|
赵宏哲 |
柔性机构、精密定位系统、航天应用机器人 |
副教授 |
|
|
蔡月日 |
仿生机器人,机电系统 |
副教授 |
|
|
徐 坤 |
仿生机器人、多模式移动操作机器人、可展机构 |
副教授/博导 |
机器人所副书记 |
|
王伟 |
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、工业机器人、物流机器人 |
副教授/博导 |
机器人所实验室主任 |
|
吕胜男 |
机构学、空间折展机构、折纸机构、折纸机器人、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机构 |
副教授/博导 |
机器人所本科教务秘书 |
|
邓慧超 |
微机电设计一体化技术、湿度与气敏微纳传感器的研究、燃料电池的研究 |
副教授 |
|
|
田耀斌 |
仿生机器人、可重构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 |
助理教授/博导 |
机器人所研究生教务秘书 |
|
冯仰刚 |
穿戴式机器人(Wearable robot)、医疗器械(Medical device)、人工智能(AI) |
助理教授/博导 |
|
|
张天雪 |
磁共振环境医疗机器人,FBG传感技术 |
助理教授 |
|